蜈蚣是一味傳統的重要動物藥材。其藥性和用途在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等著名醫藥文獻中都有詳明記述。藥源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主產于湖北、浙江兩省。其原動物經鑒定為少棘蜈蚣。據報道。浙江主產于嘉興地區的海寧、岱山兩大產區。由于生產環境的變化。近一、二十年來。嘉興地區年捕獲量已從二百萬條下降為一萬余條。為了增殖蜈蚣資源。發展人工養殖。曾進行了小規模室內人工養殖和海島放養試驗。在舟山地區對野外藥用蜈蚣的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它的種群結構及其捕獲量。
在蜈蚣試養場開展了蜈蚣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對蜈蚣繁殖過程中的產卵量、產卵期、抱卵監護期、食卵和食卵后重新產卵、蜈蚣生長中的脫皮規律、生命周期和繁殖周期、蜈蚣的食性食料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研究。為人工養殖蜈蚣提供了科學依據。在養殖管理技術上突破了活體雌雄鑒別、提高孵化率等技術難關。并積累了一些克服霉菌病害、干燥、食料等困難的經驗。1976、1978年兩次對橫樂山海島進行了成體蜈蚣放養。至1980年觀察統計發現各代新蜈蚣均能活潑地生長。海島放養是成功的。選擇適宜的島嶼進行蜈蚣放養。也是發展養殖的方向之一。
生活習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只有少量分布。每年驚蟄后。氣溫轉暖。蜈蚣冬眠蘇醒。開始出土活動。善居于陰濕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里。從芒種到夏至。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它又漸漸移到陰涼的壕溝、墳地、田埂或土坎的縫隙之中。避過炎熱的白天。到了晚秋季節。則又多棲于背風向陽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樹洞、樹根較暖的地方??傊?。蜈蚣畏光羞明。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潮濕、溫暖、通風的洞穴中生活。所以人工養殖蜈蚣時。就要據其生活習性。盡力創造它要求的生活條件。如在飼養場內栽樹種草。放置磚塊瓦片等都是為滿足蜈蚣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