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引起蜈蚣發生消化道炎癥的原因可有如下幾條:
(1)飼料腐爛變質,這是引起蜈蚣消化道炎癥最常見的原因,尤其在高溫季節,由于蜈蚣飼料都是一些高蛋白的小動物,而且富含水份,多汁液,投喂前一般要處死,如處死后存放時間過長,極易腐爛變質,蜈蚣攝食后,便會引起急性消化道炎癥。
(2)餌料動物身體帶毒,一般情況下,蜈蚣的常規餌料動物自身不會產生對蜈蚣有毒的毒性物質,餌料動物帶毒主要是生長環境中存在有毒物質,侵入餌料動物體表,而餌料動物對該毒物不敏感或尚未侵入體內,因而尚未引起餌料動物的反應而使飼養者很難察覺,投喂后引起蜈蚣急、慢性消化道炎癥。
(3)餌料投喂量掌握不好。偶爾投料過少。造成有些蜈蚣過度饑餓后。次日投喂量又猛增。致使這些饑餓的蜈蚣攝食過多。此時。若溫度驟降。則這些攝食過量的蜈蚣必然會消化不良。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時間過長。發酵而引起炎癥。
2.發病癥狀及特點
受致病因數影響的蜈蚣同時性病是這種病的特點?;疾◎隍枷仁窍涣?。腹部脹大、疲軟。繼而出現腹瀉。食欲廢絕。然后隨著炎癥產生有毒物質侵入全身組織內。蜈蚣發生內中毒。頭部充血呈紫紅色。全身癱軟無力。行動遲緩。毒鉤全張。最后無力爬行。死于瓦片之下或其他隱蔽處。很少死于飼養土中。解剖檢查死蜈蚣??梢娖淠c膜溫暖潮紅、潰爛。腹腔內有淡黃色液體。腸內糞便稀而且惡臭。
3.防治
(1)嚴格控制飼料質量。飼養蜈蚣最好投喂新鮮活餌料動物。應做到現采現處死現喂。喂不完的活餌料可存放。而處死后的餌料動物最好丟棄。發現餌料腐爛變質。決不能投喂。
(2)對于配套自繁自養的餌料動物。在養殖過程中應注意飼養環境、飼料、飲水等中不要使用一些可能致蜈蚣生病的藥品。如重金屬性藥物、某些消毒藥水等。同時要保證飼養土、餌料、飲水甚至空氣不被病源體污染。一旦發現染病餌料動物應分析檢查致病原因或病原菌的種類、可能的感染范圍。以決定該批餌料動物是否能使用。
(3)對于野外捕捉餌料動物來說。應盡量在那些沒有農藥、化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質污染的地域捕捉餌料動物。捕捉時。還應檢查該區域是否有同類動物死亡。以確定捕捉的餌料動物是否已患疾病等。
(4)清池。將患病池中的蜈蚣全部清理。放于若干小容器內。根據具體癥狀表現。將它們分為健康群、可疑群與患病群進行隔離養殖。而池中的飼養土則全部清除出去更換新土。池中所有用品。如飲料盤、水盤或水槽、瓦片等全面。消毒、暴曬后再用。
(5)在氣溫暴升陡降的季節。氣溫陡降的時候。應關閉門窗。必要時適當開啟升溫設施以保證氣溫相對穩定。但升溫時注意不要造成飼養舍內煙塵污染或煤氣污染。
(6)藥物治療。對于患病蜈蚣或可疑蜈蚣。下列藥方可供參考:
?、倩前愤?.5克。多酶片0.6克。餌料200——300克攪碎。三者拌勻。每日投喂1次。連喂3日。
?、邳S連粉2克。多酶片1片。全脂奶粉5克。溶于100毫升溫開水中。拌勻后。用海綿吸收。讓蜈蚣吸吮。每天1次。連喂3天。注意海綿應每天更換。這種治療方法主要針對小蜈蚣。
?、勐让顾?.25,復合維生素0.5克,餌料300克絞碎,藥物壓成粉與飼料拌勻,投喂,每日一次,連喂3天。
?、芨箍砂?.5克,壓成粉,500克餌料絞碎,兩者混拌均勻,每天投喂一次,連喂2天。